新闻资讯

关注业界新闻,第一时间掌握行业前沿资讯

健全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该如何构建?

发表时间:2021-08-06     阅读量:2178    发布者: 互联网

企业需要为多方创造价值,例如客户、员工、股东,甚至是社区或社会,但所有的这一切追本溯源,都要从为客户创造价值开始,它是企业的生存之本,也是供应链管理的初心所在。


1、健全的供应链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和完备的人才建设机制


合是为了能够有效整合资源,实现端到端可视化。例如有的企业设立了供应链大部门,将采购、生产、物流、计划等职能都划归供应链大部门统一管理,提升供应链运作的整体协调能力和效率。分是为了能够相互制衡,规避决策风险,同时提升各个职能的专业化水平。例如有的企业把采购分为寻源部门、供应商管理部门、采购执行部门、供应商质量管理部门、非直接材料采购部门等。分和合没有唯一的答案,其目标是兼顾效率和风险。但不管如何整合或切分,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:供应链的组织架构体系中不能有所缺失,例如缺少了计划部门,计划协同的工作就没有抓手了。

人才是一切的根本!仅有组织没有人才,组织架构再好也是白搭!日本当年在甲午战争中获得的中国高达两亿两白银的赔款,就干了两件事情,一件是强军,一件是教育。因为他们深知,强军是强国之根、教育是立国之本。




2、完善的跨部门和跨企业的供应链协同流程和机制


因此,一个有效率的供应链组织,应当以流程为抓手,统筹协调企业内各个部门、企业外各个合作伙伴,让所有人能够朝着同样的目标和方向使力。这些流程包括:产品开发协同流程、销售和运营协同流程、计划协同流程、采购协同流程、销售协同流程……

协同流程只是开始,能不能让流程落到实处更是关键,否则再好的流程也免不了流于形式!有些企业为了能够推动协同流程的落地,将流程固化在IT系统中,这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。但是流程不可能一成不变,需要不断地进行升级改造,通过PDCA、ECRS等工业工程或精益工具检视流程的合理性。

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是供应链最终交付给客户的成果!围绕客户需求,设计产品、选择商品、定制服务等,这些都与供应链息息相关。但遗憾的是,许多企业将产品、商品、服务等相关的工作与供应链严格地区隔开,彼此的交叉和关联少之又少,更谈不上根据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所架构的供应链流程。

供应链管理的考核指标设计十分复杂!表面上看,供应链的KPI似乎只有成本、交付、质量、服务这几个大指标,但如果把这些指标细化拆解,会找到几十上百个指标。且不说它们之间常常相互矛盾、相互制约,但就指标定义这一块,不同的企业、不同的业务模块,都有可能千差万别。

健全的供应链指标要能够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。如前所述,供应链管理的指标体系十分的庞大,在从上至下、从下至上的拆解和整合的过程中,很容易发生解读上的断层或者缺失,造成KPI体系的混乱。因此,指标体系需要做到清晰透明,管理者要承担起指标解读的作用,要能够不厌其烦地进行沟通,所谓“上下同欲者胜”是同样的道理。

供应链的发展不能仅仅只靠战略策略、组织架构、人才和流程,还有一个关键的保障要素,就是企业的文化。看一个企业的供应链有没有生命力,同样要看它是否建立了鼓励供应链创新、提倡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。

许多公司设立了供应链创新委员会,督促管理者亲身参与、亲自倡导创新,及时肯定、及时鼓励员工的创新行动!只有持续推动和倡导,才能够让创新逐渐成为企业的风气和文化!

供应链运作中有无数的风险、各种的不确定,企业稍不留神就会跌落深坑、万劫不复。例如天津港大爆炸,大批的汽车瞬间被毁;再如中美贸易之战,受牵连和影响的企业不计其数。此类例子不胜枚举!


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
3、供应和需求相互协调匹配,最终实现精益供应链


这种机制往往还需要不断调整升级,从过去的大批量生产到如今的小批量定制,供需匹配的难度越来越大,供需匹配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。例如B2C、B2B、B2b2C、C2M、S2b等,每一种匹配方式都会对应不同的需求方式、不同的供应方式、不同的计划手段、不同的物流网络、不同的交付模式、不同的IT架构。

传统供应链所倡导的供需匹配方式、传统的采销模式、预测模型、计划流程等,由于较为刚性,在需求碎片化、即时化、多样化的时代下越来越步履蹒跚,越来越跟不上节奏。

只有快速适应变化,构建供需平衡的合力模式,建立起完整而高效的供应链体系,我们才能最终实现“高营收、高周转、高回报”的精益供应链!





提交需求

为您安排专业电商顾问一对一服务沟通

  • 获取验证码

  • (单位:万元)

预约咨询

提交后我们会在24小时内联系您

扫码添加微信

一对一专业顾问讲解,梳理需求

微信扫码添加

扫码方式:微信

咨询热线:400 888 2815

在线咨询

在线咨询

400-888-2815

讯有商城系统

微信客服